此图绘一巨龙蜿蜒于云天之中,双眼圆睁,昂首腾空,回首环顾。上有乌云密布,下有海水汹涌,右下角用浓墨涂出两条小龙,向着巨龙游去,形成相互之呼应。本幅无款,钤有“所翁”朱文印,另有“内府图书”“唐少公”“怡兰堂书画印”等鉴藏印,未见著录。
龙是最有中国特色的传说中的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象征。龙的形象是中国人将多种动物联系起来,共同创造的一种动物。五代董羽《画龙辑议》将龙的形象描述为“九似”,即所谓“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角似鹿,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龙的形象经过各代演变,至宋代形成定式,逐渐成为被普遍接受的民族图腾,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虚构的动物形象。
画龙古已有之,之前多见于寺观壁画及屏风画,东晋以后出现多位画龙名家,北宋《宣和画谱》专辟“龙鱼门”,但传者少见。而历代画龙最负盛名者,当属南宋陈容,其所画之龙世称“所翁龙”,有“伯时马,公储龙”之誉,将其画龙与北宋李公麟画马并称。
了解更多
重置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