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荫玩鹤图轴

明代, 沈周作 ,绢本 ,设色 , 纵123.6cm , 横62.6cm

  自题:“两个梧桐尽有凉,自扶一杖立斜阳。何堪白鹤解人意,来伴萧闲过石梁。”图绘远山苍翠,青岩盘踞,湖水空明,近景处一叟立桐荫下,向渡桥而来的白鹤拱手行礼。整幅画面以青绿着色,山石坡岸用淡墨勾勒,皴笔无几,笔法细碎而不失骨力。

  画幅上钤有“烟雨楼”朱文方印。烟雨楼为清代行宫避暑山庄一景,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 年)仿浙江嘉兴南湖之烟雨楼而建,该轴曾贮藏于此。乾隆帝颇喜此画,不仅在诗堂处题字“赏趣”,还在楼建成的第二年(1781 年)闰夏,及次年季夏(1782 年)题诗其上。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1914 年,紫禁城前朝部分成立古物陈列所,收入承徳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文物,建宝蕴楼贮藏,此图中钤“宝蕴楼书画录”朱文方印,知此时由避暑山庄转入古物陈列所,之后被拨交给故宫博物院,保存至今。

撰稿人:邢陆楠
查看细节加入收藏

作家沈周简介

  沈周(1427—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世代隐居吴门,父亲恒古、伯父贞吉均善画。他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博学宋元诸家,自成一格。一生布衣,优游林下,为人敦厚,笃于友谊,性情随和,胸襟磊落,是吴中众望所归的贤达长者。 绘画上擅长山水、花鸟,尤以山水著称,有粗、细两种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细笔为主;40岁以后博取诸家,着意于黄公望,风格逐渐变粗,形成粗笔风貌;60岁后汲取吴镇画法,笔墨疏简苍劲,格调雄健宏阔。其成熟时期的山水,笔墨上既吸收了宋院体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又保留了元人的含蓄笔致,于苍中带秀,刚中见柔。构图造境方面,无论繁复或简略,都强调山川宏阔之“势”,一改元人空寂之境,又着意于朴实的“质”,于拙中藏巧。他开创了“吴派”画风,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作家详情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如需下载或利用画作高清影像请联系故宫博物院

关于名画记|全部作品|使用帮助 |版权声明 |影像授权

Copyright © 2015-现在 故宫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5067311号-1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合作伙伴:    技术支持:Glaer光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