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佘山游境图轴

明代, 董其昌作 ,纸本 ,墨笔,纵98.5cm,横41cm

  《佘山游境图》轴,明,董其昌绘,纸本,墨笔,纵98.4厘米,横41厘米。

  本幅自题:“丙寅四月,舟行龙华道中,写佘山游境。先一日宿顽仙庐。十有四日识。思翁。”钤“玄宰”印。

  “丙寅”为明天启六年(1626年),董其昌时年72岁。

  这一年,董其昌辞官告归,乘船畅游江南,寄情于山水书画。据自题可知,四月之时,正值其舟行至龙华镇。此镇位于今上海西南,镇中有龙华寺,周围遍植桃花,每遇桃花盛开之际,便有大批游人至此赏花。此图为董其昌行至龙华时,回想起前一日所历之湖山佳境,兴之所至,诉诸笔墨,以资玩味。其所写佘山位于今江苏青浦县境内,有东西两峰,风景秀丽。相传古有佘姓者曾隐居于此,故而得名。自题中提到的“顽仙庐”为董其昌密友、书画名家陈继儒所筑,位于东佘山下。

  此图以行书笔法入画,笔势秀逸简淡,笔力纯正浑穆,画面形象地展现了佘山境内湖光山色的疏淡幽静之美,抒发并寄托了董氏厌恶党派纷争、向往幽居山野的心曲。

撰稿人:王琥
查看细节加入收藏

作家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精于书画鉴赏,收藏很多名家作品,在书画理论方面论著颇多,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并成为清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

作家详情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如需下载或利用画作高清影像请联系故宫博物院

关于名画记|全部作品|使用帮助 |版权声明 |影像授权

Copyright © 2015-现在 故宫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5067311号-1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合作伙伴:    技术支持:Glaer光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