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溪水族图页

宋代, 佚名作 ,绢本 ,设色 , 纵24.3cm , 横25.5cm

        本开为《宋人名流集藻册》之一开,无作者款印,旧黄签题“陈可久春溪水族”。陈可久为南宋画院待诏,擅画鱼和四时花木,师法徐熙。此图表现的是春天溪水中鱼虾嬉游的场景,画面的主体是三尾大鱼,游动方向各不相同,大鱼笔致工细,鱼鳞、鱼须纤毫毕现,画家将鱼儿游水时的神态性情、浮潜洄游的姿态画得气韵生动,妙趣横生。水底穿梭的小鱼、小虾用墨色晕染,仅以眼睛作为突出,浮萍、水藻都以墨笔点染,不加勾勒,鱼群的灵巧轻盈、荇藻的随波逐流、微妙的光影变化都跃然纸上。

        对开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御题:“庄惠曾论知弗知,传为奇语却无奇。试如驳曰我非子,便是答云彼岂斯。春水初生具春意,文鳞群泳爱文漪。漫訾意浅色鲜耳,颇类濠梁博辩时。戊申仲秋御题。”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上有清内府收藏印多方。

       “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美好的寓意,有生衍繁盛、福泽绵绵的含义。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中,鱼纹就被大量地用作装饰纹样,后世民间更取“鱼”谐音“余”,将鱼作为生活富足的象征。另一方面,庄子、惠子观鱼于濠梁,辩论鱼知乐否,因此在文人士大夫心中,鱼又成为精神自由的寓体,成为“道”的物化,乾隆皇帝御题诗即由此引出。

撰稿人:鲁颖
查看细节加入收藏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如需下载或利用画作高清影像请联系故宫博物院

关于名画记|全部作品|使用帮助 |版权声明 |影像授权

Copyright © 2015-现在 故宫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5067311号-1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合作伙伴:    技术支持:Glaer光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