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溪渔隐图轴

明代, 仇英作 ,绢本 ,设色 , 纵127.7cm , 横66.3cm

  此图为仇英青绿山水的代表作。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通过平远式构图展开诗意画卷:近景绿树掩映的茅屋院落、中景蜿蜒的莲溪与阡陌农田、远景淡墨晕染的层叠山峦,共同构成空灵恬淡的空间韵律。画面中心高士携童子临溪驻足,凝望远山流水,巧妙呼应“渔隐”主题,传递出超脱尘嚣的隐逸理想。

  仇英以院体工笔为根基,兼容文人写意情趣。前景精雕细琢,远景虚和简淡,形成强烈视觉纵深。青绿设色突破传统浓艳范式,敷色清透温润,营造出江南湿润朦胧的天光水色。此作虽承袭元代“渔隐”题材,却摒弃孤寂避世的情绪,转而描绘明代江南富庶安宁的田园生活。画中高士并非真正渔夫,而是寄情山水的文人化身,体现吴门画派“大隐于市”的生活哲学。右上题款“莲溪渔隐图。仇英实父制”。无纪年,从成熟技法推断为晚年力作。全图工整中见洒脱,笔墨之间流露出自由心性,堪称其艺术升华的见证。

  此作被梁清标、孔广陶等鉴藏家先后收藏。在张丑《清河书画舫》、吴升《大观录》、安岐《墨缘汇观》、孔广陶《岳雪楼书画录》中均有所载。1954 年自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调拨至故宫博物院。

撰稿人:周耀卿
查看细节加入收藏

作家仇英简介

仇英(约1505—1552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初为漆工,后改学绘画。移居苏州后得识文徵明,并拜周臣为师,主宗南宋“院体”,形成以严谨劲利为主调的艺术风格。中年时画名渐起,经常接受富商和收藏家邀请,至其家中作画。嘉靖十六年(1537年)应昆山鉴藏家周凤来延聘居其家六年。尔后又至嘉兴大收藏家项元汴家作画,长达十余年,其间广泛接触、观摩和临摹古代名迹,技艺大进,尤其在继承唐宋传统的工笔重彩人物和青绿山水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晚年与文徵明父子及其门生交往密切,又吸取了“吴派”文人画之长,使作品增添了清雅的气息,其声誉与沈、文、唐相并埓,有“吴门四家”之称。 仇英的山水以青绿重色为主,主宗赵伯驹和南宋“院体”,写景真实又有所理想化,布局宏大繁复兼具明快清朗,绘建筑工致精确而不刻板,山石勾勒中兼施皴擦点染,规整中见放逸。画树则勾勒、渲染、夹叶、点缀并用,灵活多变,设色浓艳鲜丽,又注意色调的统一与柔和,显得艳而不媚。人物画亦以工笔重彩为主,尤善仕女,体态俊美,笔法细微,敷色妍柔,有“仇派”仕女之称。其作品雅俗共赏,对传统的青绿山水和工笔人物有重大的发展

作家详情

相关文章

相关视频

相关推荐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如需下载或利用画作高清影像请联系故宫博物院

关于名画记|全部作品|使用帮助 |版权声明 |影像授权

Copyright © 2015-现在 故宫博物院. All Rights Reserved ICP05067311号-1    版权所有:故宫博物院    合作伙伴:    技术支持:Glaer光蓝